原标题:积极创新高校党史学习教育路径信钰配资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于革命、建设以及改革进程中铸就的先进文化,其中蕴含着独特的精神密码和价值内涵,是党史学习教育中价值塑造的“文化基因图谱”,对青年大学生乃至整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和价值取向有着深远影响。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以往传统课堂采用单向灌输的模式已无法充分契合新时代大学生的认知需求,红色基因的传承亟待在数字文明的语境中实现创造性转化。《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颁布实施,为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创新提供了政策指引和实践方向。在此背景下,构建“技术赋能—资源整合—价值内化”的三维创新体系,将红色文化转化为大学生精神成长的“文化基因图谱”,已然成为新时代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课题。高校需要充分认识到红色文化对于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意义,积极创新党史学习教育路径,把红色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青年大学生在红色文化的滋养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练就过硬的本领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青春力量。
创新教育方式,增强教育吸引力。在新时代背景下,要提升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就要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方式,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以及多元教学方法,促使党史知识以更为鲜活且生动的形式融入大学生生活。在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的当下,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平台已然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源头。高校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充分借助新媒体平台信钰配资,开展线上与线下相互结合的党史学习教育。一方面,制作党史微视频、动漫、H5等新媒体产品,依托其生动形象且富有创意的特性,快速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比如,陕西师范大学以“红烛”精神为引领,深度挖掘陕西地方革命资源,编纂《与青年学生共话党史》《陕甘宁边区教育史》等红色读物,依托“红烛智慧教育平台”推出多期党史学习教育系列微视频,将党史课程打造成学生喜爱且人人可参与的热门课程。另一方面,借助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展开广泛传播,社交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及覆盖面广的优势,可使党史知识快速传播至大学生群体。高校可依托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发布党史相关内容,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及分享,营造出“人人学党史、人人讲党史”的良好氛围。同时,互动式教学是激发大学生学习党史积极性的“金钥匙”。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难以得到充分调动。与之不同的是,互动式教学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以及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积极投身于教学进程之中。在案例分析里,引导学生多角度剖析党史事件,培育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及解决问题能力。在小组讨论中,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见解,借助思想的碰撞深化学生对党史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在角色扮演时,让学生亲身经历党史中的不同角色,感受革命先辈的伟大精神以及崇高情怀。借助这些互动式教学方法,可使党史课堂从“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
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教育品牌。高校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资源是党史学习教育的珍贵财富。但当前部分高校在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以及利用方面做得还不到位,存在资源分散、缺乏整合等一系列问题,高校需要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工作,打造特色党史学习教育品牌。挖掘校内外红色文化资源是打造特色教育品牌的必要条件,高校需组建专业团队,对校内外的红色文化资源展开深入探寻,如革命历史遗迹、红色故事以及革命人物等,经过深入挖掘与梳理,使这些珍贵资源焕发生机。建设特色党史学习教育课程乃是打造特色教育品牌的重点所在,高校需要依据自身的办学特色以及地域文化,开发有特色的党史学习教育课程。例如,开设“地方党史”课程,对当地党组织的发展进程以及革命斗争事迹给予详尽阐释;开设“红色文化专题”课程,把红色文化与艺术、文化相融合,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党史知识。借助打造特色党史学习教育课程,把红色文化与党史学习教育有效结合起来,塑造出有学校特色的党史学习教育品牌,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加强实践教学,促进知行合一。党史学习教育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强化实践教学,促使大学生于实践中加深对党史的理解,做到知行合一。建立红色文化实践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基础。高等院校可同周边革命纪念馆及红色教育基地等构建起长期稳固的合作关联,携手打造红色文化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在校大学生前往基地参观学习,促使他们亲自领略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独特魅力。在参观过程中,大学生可参观革命先辈使用过的实物及留存下来的珍贵资料,聆听讲解员绘声绘色的讲解,提高对党史的认知。例如,在参观革命纪念馆时,大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到革命战争的残酷和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深刻感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开展红色研学活动是推动大学生把党史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有效途径。组织大学生进行红色研学旅行,重新踏上革命道路,体验革命时期的生活,能使他们在实践中深入了解党的历史及革命精神。比如,开展“重走长征路”“寻访红色足迹”等活动。在重走长征路时,大学生可亲身经历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体会革命先辈坚定的理想信念与顽强的意志品质。这些活动还可培育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与团队协作能力。在研学过程中,大学生要相互帮助、相互支持,一同克服险阻,以此提高团队凝聚力与协作能力。在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中,借助开展红色研学、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让青年大学生亲身领略红色文化的魅力,把红色文化内化为自身思想,外化为实际行动,将文化感染力转变为奋勇向前的强大动力,在实践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品质。
(程伟瀚、许加彪信钰配资,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杨方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